学工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要闻 | 正文

2018级少数民族预科班顺利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来源/作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18日 00:00

2018年9月14日上午10:30,为了让初入大学的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生活状态,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王英梅老师在江安校区的法学院报告厅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生动形象的言语为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新生们科普心理健康常识,并针对大学生活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

王英梅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学的学习生活将与以前截然不同,这里有形形色色的生活模式,但哪一种是最适合自己的,只有自己不断地去探索。王英梅老师以对心理学界有深刻影响的弗洛伊德等人对心理学的探索过程来引出第一个内容:大学里面如何来认知自己。王英梅老师指出,开始独立思考的时候要读很多书,但是不能盲目迷信其中一本书。就像心理学至今还未有定论一样,道理各有优劣。

同学们认真听讲

“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觉察,学会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节律,身心一体,倘若身体不适应当前的自然节律,心情自然容易浮躁。王英梅老师向新生建议,短时间内因不适应地域、时差、文化、人格等的差异而导致的情绪变动属正常现象,作为川大学子,应像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样,学会包容这万千的差异,提升自己的格局。

“心理有它最佳的功能状态:积极而有效的活动、平稳而正常的心态、良好的适应以及一定的创造力”。情绪是一个人鲜活的表现,虽然波动的情绪会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但我们可以调整,在最好的情绪下解决问题,在低沉的情绪下进行思考。情绪可以波动,但心态要稳。同样是一个谈恋爱的话题,王英梅老师给出了平稳的心态建议:爱不是一定要栓在一起,而是心中各有对方,给对方发展的空间。

提问环节

最后,王英梅老师对“哈佛大学奥尔波特:有关成熟者健康的七个标准”逐条进行了解说。并在提问环节解答了困扰几位同学的心理问题。

经过本次讲座,同学们提前了解了大学学习生活中会碰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以及应对的建议。希望同学们在大学里能够拥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碰到问题学会“面对”、学会解决;坦坦荡荡地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那个人,接纳自己,用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保护好自己、成就自己。也祝愿同学们拥有一个幸福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