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展现资助成效,加强家校联系,校地合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18年7月30日,由学工部副部长卢希芬、研究生院老师江虎维、建环学院老师周琦颖带队的“微爱·阳光行”暑期调研团队来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四川省广安市展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暑期走访工作。本次走访历时7天,覆盖广安市岳池县、广安区共计60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其中包含在校生47人,2018级新生13人,此外调研团队还分别与广安市教育体育局资助管理中心、广安市校友开展座谈会,参观岳池县新农村建设。
“家里有多少田地?都种植什么?收成好吗?父母务工收入有多少?父母身体好吗?孩子与父母交流多吗?回家做家务吗……”调研团队起早贪黑,深入每位学生家中,进行走访、调研、慰问,介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摸清学生家庭实际情况,了解学生个人成长规划,有针对性提建议,给帮助: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返乡路费补助、学费减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立信·明远结对计划、明远·启航能力提升计划、启蒙访学计划、雅思培训计划、留学资助、受助学生爱心公益社团化育人模式……在宣传国家和学校的资助育人政策举措的同时,调研团队还向家长介绍学校的育人理念,立足国家和社会需要,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确立了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希望在学校与家庭加强联系,找准着力点,提升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水平。
升学考试结束,资助大考来临。学工部学生资助中心第一时间从学校招就处获取新生名单,对困难学生进行梳理排查,安排资助相关工作。同时,对走访路线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走访工作。此次共计对13名新生家庭进行了走访,重点为家长和学生宣传国家助学贷款等各类资助政策,介绍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兴趣培养、视野开拓计划,同时进行了防诈骗宣传、远离校园贷宣传,提醒家长和学生有困难要找地方和学校资助中心等正规机构寻求帮助,记住“捂紧钱袋子”这个关键点,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新生们纷纷对学校的暖心之举表示感谢,立志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提升自我价值,改变家庭经济困难现状,用自己的努力回馈社会,建设祖国。
“感谢国家,感谢学校”;“我虽是高中生,但还是贫困户,实在羞愧,但家里三个孩子上学,孩子妈妈生病,实在没办法”;“大学里学生那么多,想不到学校还特地来关心我们家里的情况”;“我虽然残疾了,孩子爸爸做保安,收入不高,但我从未向国家伸手,我要靠自己供儿子上大学”……缺少劳动力,生病、残疾,多子女上学等是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另外,除一位父亲是高中生外,其他的困难学生父母均为小学或初中毕业生,甚至未毕业,家庭的经济状况总体来说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是成正比的,可见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在脱贫攻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对解决持久的相对贫困问题中依然不可或缺。
走访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本科毕业后读研都是予以支持的,带队老师为家长详细介绍了研究生的资助政策,鼓励学生读研深造。在走访过程中,遇到当地的小学老师、村支书、村主任,走访团队都会格外激动地拿出《高等学校资助政策简介》,详细地对每项政策进行解读,宣传学校的资助育人举措,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资助政策宣传队伍。
7天走访时间,团队利用白天的时间穿过田间地头、走进乡村农户,利用晚上的时间进入社区街道、走访城区家庭,每晚还不忘开会总结讨论当天工作、分享个人心得体会、安排部署第二天走访计划,深夜十二点以后才能洗漱休息,但志愿者始终都热情不减,都想去到最远的那一家,看看那个最坚强的家庭,收获那份最有力量的感动。“我应该更加珍惜我现在的读书条件,不辜负学校搭建的如此好的平台”;“走访的家庭虽然各家有各家的困难,但是说到孩子在读川大时神情中都透露着自豪,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我也希望自己能快些成长起来,成为撑起家庭重担的一份子”;“一次走访让我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了真正理解”……志愿者在走访中也在渐渐地成长和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微爱·阳光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调研、慰问工作自2015年开展以来,深入乡村、街道,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心连心,与地方资助管理中心手牵手,了解当地及学生家庭实际情况,有效地提升了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培养了志愿者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相信此次走访工作本次广安走访团队作为学工部“微爱·阳光行”暑期调研走访的众多团队之一,在贯彻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中一定会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