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由我校学工部副部长卢希芬老师带队的“微爱·阳光行”调研团队走访了小平故里——广安,切身感受新时代的变化。调研团一行于8月6日走进广安市教育体育局,与市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孙凯主任及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就广安市学生资助工作及高校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参加座谈会的还有此次“微爱·阳光行”广安调研团队的带队老师研究生院江虎维、建环学院周琦颖及全体志愿者。
座谈会上,卢希芬老师简单介绍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我校在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并对广安市教育体育局对此次调研工作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四川大学地处西部内地,在西部内地人才培养和脱贫攻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年约50%的生源来自西部地区,60%以上的毕业生在选择西部就业。近几年学校在资助育人工作中,一方面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对学生的资助力度;另一方面多措并举,提升资助的精准度和育人的水平。学校在开展传统的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工作基础上,形成制度化的学费减免政策、返乡路费补助、伙食补贴、暖冬助学金等,切实关注学生需求;在传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心公益社团化管理模式外,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设立阳光资助宣传员、开展“微爱·阳光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活动、实施明远·启航能力提升计划、启动雅思培训计划、拓展启蒙访学计划等,围绕学生发展创新举措、搭建平台。卢老师还对此次在岳池县和广安区开展的“微爱·阳光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
广安市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孙凯主任对川大一直以来对广安籍学生的帮扶和培养表示感谢,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安的发展做了简单介绍,对广安市的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分享。广安目前辖两区一市三县,拥有三个经济园区,三条高速可通重庆,还有一条在建高速路,广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广安地区每年有2.3万人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除生源地贷款外,还有建档立卡特别资助、教育扶贫救助基金、新生路费资助、雨露计划、福彩助学及社会捐赠等,每年资助金额达7亿多,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赠为辅形成了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链条资助。
从座谈交流中获知,为方便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市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作出让学生“只进一扇门,只跑一趟路”的承诺,暑假期间,把高中学校集中到资助中心办公,方便学生开具相关贷款证明,对孤儿、父母外地务工的贷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作为共同借款人协助学生顺利办理贷款业务……预计今年广安市的助学贷款规模将从全省第二跃居第一。孙主任还分享了老百姓如何从宁愿借亲戚不愿贷款到现在国家助学贷款家喻户晓的过程:根据学段印发“学生明白纸”、发放资助宣传读本,开展“千师进万户”活动,将政策宣讲融入开学第一课,用好电视、报纸、广播、微信等媒体,开展第一村书记培训工作等,让学生及家长了解全学段的资助政策。
会上,调研团队还就走访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通报,孙主任表示,一定会尽快与县资助管理中心取得联系,对学生及其家庭予以高度关注,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助力脱贫攻坚和学生成才。双方还就如何提高助学贷款还款率、加强学生的感恩诚信教育、保障残疾大学生就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关乎学生个人成长和家庭命运,更关乎国家的脱贫奔小康大计,关乎能否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相信此次交流一定会进一步推动校地互动、家校联系,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度,提高资助育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