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要闻 | 正文

微爱暖途送关怀 同心筑路迎复兴——“微爱•阳光行” 走访实践团赴乐山开展实践活动

来源/作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12日 22:3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传递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温暖,深化资助育人成效,强化家校联动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715-17日,学工部组织“微爱·阳光行”走访实践团前往乐山开展实践活动。

城村通途映发展 步履滚烫慰人心

7月15日下午,学工部副部长卢希芬、资助中心卓玛、蒋永、夏库拉等4名老师分别带队,前往乐山市市中区、沙湾区、马边县、沐川县、犍为县、夹江县、井研县、峨眉山市等地,走进22名困难学生家庭,开展走访活动。一路走来,走访团队看到了开着小超市兼顾网购生意的父母,从清晨6点到深夜11点,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撑起家的脊梁;年逾六十的母亲,一身病痛仍步履不停,为着上学的姐弟俩和家庭生计,在操劳中把日子往前拽;每天骑摩托车往返乐山与峨眉务工的父亲,一个人挑起生活的重担,话语里却满是对日子的热忱与期待;单亲妈妈带着双胞胎女儿,住在一室一厅的出租房,愧疚没能给孩子更好的,可女儿幸福道“妈妈把我们照顾得很好”;历经四次事故仍在外奔波的父亲,与在家照料三个孩子的母亲,坚信“没有意志力啥也干不成”,把困难酿成了人生的养分……生活的困境各不相同,但是他们依然积极乐观,努力生活,竭尽全力地去托举孩子的未来。


204c919aa52ea44a37016f90590ee59

7a463da79bcec4609719396bedccf9c1 d709a762f91c8cfc9ec800f5222f8c95

在学生家里,老师们细致讲解资助政策:从奖助学金到国家助学贷款,从困难补助到生活补贴,从兴趣培养支持到技能提升培训,国家、社会与学校织就的帮扶网络,从学业、生活、成长等多维度为学生护航。师生与家长围坐畅谈,老师细说孩子在校的进步,家长追忆孩子成长的点滴,双向沟通让教育的温度在家校间流转。最后,走访团队代表学校为每个家庭送上慰问金,让这份关怀有了更实在的分量。

9108567a26beed4f61acdc83ffbd8d14 9ea94ff05f65aa341ee861e0f5dd51cf

车轮碾过平整的乡村公路,直达学生家门口,一条条连接城乡的“通途”,正是时代发展的生动注脚。在乡村自建的农家小院,在城市打拼的温馨小家,都诉说着生活在向好。从泥泞小道到柏油马路,从逢雨必漏的青瓦屋,到坚固敞亮的砖瓦楼,看得见的变化里,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鲜活体现,是国家发展惠及万家的真实写照。

彝汉同心筑天路 岁月见证复兴程

今年,恰逢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走访过程中,团队师生来到峨边彝族自治县乐西抗战公路纪念馆,了解波澜壮阔的公路历史,感受各民族儿女共同抗战的壮烈史诗。

乐西公路,始于乐山,止于西昌,是穿越大小凉山,是通往彝族地区的第一条公路,全长525公里,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没有施工机械的年代,公路需要在大山深处和险峻地带依靠人力修建,工程量庞大,难度极高。24万川康彝汉同胞手握钢钎、自制石碾,耗时两年七个月,在陡峭的绝壁中以血肉之躯修建了这条抗战的生命通道。公路建成之后立即成为中国抗战的一条战略运输线,使大后方四川和整个抗战战场有了直线连结。仅就著名的驼峰航线而言,乐西路就承担起了双重任务——既是驼峰航线物资的转运线,同时又是支撑驼峰航线的补给线。

纪念馆内陈列着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通过实物、浮雕、展板、立体沙盘、互动体验、观影等展示形式,生动再现了当年修建乐西抗战公路的艰辛历程和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团队师生以“看、听、体验”的方式,深刻认识了乐西抗战公路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战略地位与修路英雄们的英勇史迹。在全民抗战的炮火声中,彝汉二十四万同胞用血肉之躯,筑成了这条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公路。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乐西公路穿越大小凉山,横跨高山险壑,将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物资输送到抗战前线。在开发大西南的岁月里,乐西公路绵亘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支持着成昆铁路、攀钢基地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从当年肩挑手凿的艰难筑路,到如今成昆铁路贯通大西南,从烽火岁月的民族同心,到新时代的共同富裕。这条路见证了交通飞跃,见证了民族团结共进的力量,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抗争到复兴的壮阔征程。


e787243f53ad363a335f47a1bfacd0b3 b0837c7a406cc0a421dd0733d4539a2

e0586b037ed471962e1a68ce4b448b59 2847adaab6ddaf6f7a11ff48c06e11ca

“微爱•阳光行”已连续走过11年,从乡间小道的徒步走访,到车行千里的精准对接,既让资助政策落地生根,也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步履所至,对困难家庭暖心探访;目之所及,见城乡发展日新月异;心之所往,让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走访团队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传递温暖,在资助育人的路上陪伴学生成长,照亮未知前路,续写希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