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资讯 | 正文

红岩精神照春野 劳动共筑新篇章——华西临床医学院江姐班联系临床医学本科五党支部开展明月村团建暨红色教育活动

来源/作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4日 16:11

春意盎然,万物勃发。4月19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五党支部联合江姐班(202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302班与2022级护理学专业二中班)的同学们,怀揣着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红色精神的崇敬,踏上了“红岩精神照春野,劳动共筑新篇章”的明月村团建暨红色教育之旅。此次活动将劳动实践、非遗体验、乡村经济探索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日实践课。

全体参与同学在明月村合照

明月村以“文创+乡村”为核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打造了集农业观光、非遗体验、民宿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同学们分组参观了村里的茶园、陶艺工坊、民宿等地,与当地村民和创业者交流,了解到乡村旅游如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如何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明月村的发展模式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龙同学表示,在这里,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家应该关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茶园里,同学们在茶农的指导下,轻轻捏紧茶芽,一提一放,将春天的气息收入篮中。采春笋则需要更多的技巧,同学们仔细观察春笋的生长方向,小心地刨开泥土,撬挖春笋。劳动过程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含义。采茶的同学说:“采茶看似简单,但要采到鲜嫩的茶芽并不容易,需要耐心和细心。这次劳动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明白了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根本途径。”

同学们在采茶、挖笋

扎染和陶艺作为我国传统非遗技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在扎染小院里,五颜六色的布料和染料整齐摆放,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听非遗传承人讲解扎染的历史和技巧。随后,大家纷纷动手,用橡皮筋、夹子等工具对布料进行扎结,然后放入染缸中染色。解开扎结后,一幅幅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呈现在眼前,同学们不禁为传统技艺的神奇赞叹不已。在陶艺制作现场,师傅向大家演示了怎么制作,同学们认真学习揉泥、拉坯、塑形。虽然一开始大家都把握不好力度,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大家越做越好,最终都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的陶艺作品。通过亲身体验,大家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传承意识。

同学们体验扎染、陶艺

收获成果

明月村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来到成都战役纪念馆和烈士陵园,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烈功绩。在战役纪念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历程。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观看,被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

参观成都战役纪念馆

在烈士陵园,同学们整齐列队,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敬仰。作为四川大学江姐班的学生,同学们更能深刻体会到红岩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江姐等革命先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励着同学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使命。

图为同学们在为烈士默哀

此次明月村团建暨红色教育活动,是一次自然与人文的邂逅,是一次劳动与精神的洗礼。同学们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在非遗中感受文化,在乡村中见证发展,在红色教育中传承精神。暂别城市的喧嚣,同学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责任担当。未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学子们将继续秉承红岩精神,以劳动为笔,以奋斗为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壮丽篇章!

全体同学在成都战役纪念馆合影留念

华西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