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大川小思”第51期学长微课——“大学竞赛与个人成长——以“互联网+”比赛为例”在江安校区i创街学生学业与发展支持中心致远报告厅顺利举行。“大川小思”科研竞赛组小导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2019级学生余一凡同学担任本次微课主讲人,向同学们分享了大学竞赛促进个人成长的历程与感悟。
在此次微课活动中,余一凡同学的分享从四个方面展开:竞赛是什么?竞赛有什么要求?竞赛怎么做?个人成长与感悟。
首先,他以自身丰富的竞赛经历引入,介绍了创新创业类竞赛的规模、学科范围、竞争、奖励等特点,让同学们对竞赛有了初步认知。由此,他引导同学们思考参加竞赛的初心,以及竞赛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随后,余一凡同学以“互联网+”比赛高教主赛道项目为例,从创新维度、团队维度、商业维度、就业维度、教育维度五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竞赛的要求,具体分析了各维度的关键要素。
学长微课现场
接着,他分享了自己的参赛经验。从不同参赛赛道和组别的区分,到参赛流程、赛程与时间线,再到针对个人参与竞赛的途径,一凡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为同学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参考方案。他还特别推荐学校“互联网+”大赛的“碰创”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学习、参与老师的双创项目。
朋辈导师余一凡同学主讲
最后,余一凡同学总结了自己参加竞赛以来的收获和感悟。他说:“竞赛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能力,不是奖项。”他认为,参赛时不要以获奖和加分为目标,更应以学习的心态享受竞赛的过程,在挑战里把握机遇,在机遇中提升自我,把竞赛当做“快速突破的高能时空”:不断磨砺自己的勤奋与意志,锻炼执行能力,训练科研和商业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竞赛中进步成长,做到“脚踏实地,水到,渠成。”
分享结束后,余一凡同学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与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与解惑。
同学们表示,听过朋辈导师的讲解后,自己对于竞赛特别是“互联网+”竞赛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学到了有用的备赛方法和思路。
撰稿人:陈厚圻 左奕菲
图片:程琳 陈厚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