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素质教育 | 美育教育 | 正文

四川大学巴蜀文化茶座第八期|巴蜀文化民风民俗与文化精神

来源/作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6日 11:59

     

近日,四川大学巴蜀文化茶座第八期在江安校区i创街学生学业与发展支持中心成功举办,本期以“巴蜀文化民风、民俗与文化精神”为主题,为听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讲座。

讲座开场,我校古典学系、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彭华作为主讲人,通过两个代表性个案切入,系统梳理了巴蜀文化的特色与总体特征。主讲人从“川主信仰”和“人日风俗”两个具体案例入手,生动展示了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川主信仰作为四川地区以治水文化为内核的独特信仰,大多祭祀李冰及其子二郎,体现了巴蜀人民对治水英雄的感恩和纪念。而流行于全国的人日风俗,在蜀地则与杜甫草堂有着特殊联系,形成了独特的“人日游草堂”传统。

讲座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了巴蜀文化形成的自然背景。四川盆地“四塞之国”的封闭性与“天府之国”的资源丰富性,共同塑造了巴蜀文化的独特性格。这种独特环境既孕育了“盆地意识”,也培养了巴蜀人民“走出去,成其大”的开拓精神。

在系统阐述环节,彭华教授详细梳理了巴蜀民风民俗的十二大特色,包括灵巧轻扬、能歌善舞的生性特质,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趋利重商的务实精神,以及安土重迁的乡土情怀等。这些特色共同构成了巴蜀文化鲜活的生活图景。

针对巴蜀文化的总体特征和文化精神,讲座指出,巴蜀文化在哲学上具有“深玄之风,玄而不虚”的思辨特质,在史学上展现出“通观明变”的宏观视野,在文学上体现出“但开风气,表仪一时”的开创精神。其核心精神可概括为“经史为基,儒学为本”、“学风崇实,经世致用”以及“融会贯通,赫然名家”。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彭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就当地民风民俗,各地文化风俗差异进行了讨论。

据悉,本次讲座是四川大学巴蜀文化系列茶座的第八期,旨在深入挖掘和传播巴蜀文化精髓,促进地域文化研究与发展。彭华教授强调,深入理解巴蜀文化的精神特质,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结束,广受与会同学好评。大家纷纷表示,活动极大地增进了他们对巴蜀文化的理解,并期待更多元的体验。本次茶座成功搭建了巴蜀文化传播的桥梁,为后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场同学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巴蜀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绚丽多彩的多样性。这让我们能真正贴近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我认为学校推广“巴蜀文化艺术主题周”的形式非常好,它不局限于讲座,未来还有巴蜀文化艺术市集、川剧进校园、周末Live之约等丰富的体验活动。这种多元化的方式,能让我们更全方位、更沉浸式地领略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