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各族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12月20日晚,冬至节来临之际,在江安校区东园食堂三楼,学工部组织了“岁寒又冬至,团圆正当时”迎冬至、包饺子、吃汤圆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学校相关单位工作负责人、教导员、新疆派驻老师、本科学生代表及全体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欢聚一堂,共同度过了一个热闹又温暖的冬至节。
![](/__local/D/15/4A/23DB29A862E1A10CC2B0EC214DA_10DB0B73_C611F.png)
![](/__local/0/74/F5/D31500D6A47EA1F89CD25491265_AC868C0F_C6DDF.png)
![](/__local/5/63/83/79DEEBA815F5B08B18698FEFB73_DAA8495C_E0B4E.png)
在活动现场,同学们一边欣赏节目,一边在食堂师傅的指导下揉面团、擀面皮、包饺子、搓汤圆……忙得不亦乐乎。最后,热气腾腾、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牛肉馅饺子、红糖芝麻汤圆终于端上桌,师生围坐一起,吃美食,看节目,过冬至。热情的蒙古族舞蹈、哈萨克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彝族舞蹈等让现场充满民族风情;川剧变脸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尖叫;古琴弹奏让同学们瞬间沉醉其中,静静感受那份宁静与和谐……还有吉他弹奏、吉他电子钢琴弹唱《成都》等,没有彩排和预演,但依然精彩、热烈!
![](/__local/B/16/47/459A66FB403DE66B3621B704BF1_D0FAEAAE_B17E5.png)
在节目表演中穿插了冬至习俗分享、冬至诗词吟诵、冬至知识问答,同学们也是争相参与其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典故引得同学们多吃几个饺子;不同地域的冬至习俗虽有不同,但都同样温暖;“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等冬至古诗词韵味绵长。
![](/__local/4/BC/58/2BC276901EF954F8169A66FE6A3_41D3C40D_99BDD.png)
在活动过程中,四支“寻找共同的足迹”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队伍分享了实践经历,展示了实践成果。华西临床医学院阿伊孜巴分享了团队在新疆南疆地区开展推普实践的经历;经济学院欧珠措姆分享了他们眼中西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进展;化学工程学院陈宜佳分享了在乡村振兴中盘活的民族文化;匹兹堡学院何阿沙从彝海结盟的故事说起,分享了团队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血脉的点点滴滴。
一年一冬至,一岁一安康。活动的最后,学工部副部长卢希芬在总结中特别感谢了教导员老师们的陪伴,点赞幕后精心组织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并分享了冬至数九的谚语,希望同学们在感受传统民俗文化魅力中,增强文化自信,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当民族团结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__local/3/6A/8B/06AC329A4A45CCED8C253D0DACA_5B4D0C96_CD0E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