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8日下午,“巴蜀问道 青年传新”四川大学2025年巴蜀文化艺术主题周非遗传承师生交流会,在望江校区基础教学楼顺利召开。本次交流会邀请到电子科技大学川剧传承基地、内江师范学院峨眉武术文化传承基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蜀绣传承基地相关负责同志到校,与四川大学巴蜀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师生和校内相关主题学生社团同学进行分享经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播和传承搭建起校际间、师生间的交流平台。

电子科技大学川剧传承基地教师赵璟就川剧传承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介绍。该基地聚焦“川剧数字化”主题,构建“三大工作室与社团+特色课程+文化品牌”立体体系,设有川剧数字化工作室、川剧社、唐娃娃工作坊,开设川剧赏析、程式功法、脸谱绘制等课程,打造川剧文化艺术节与文创产品;更在技术赋能上突破,推出川剧电子脸谱、人物志AR、数字蜀面AR、脸谱拾趣等软硬件成果,让传统川剧焕发科技活力。

内江师范学院峨眉武术传承基地主任谭伟平就峨眉武术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介绍。该基地贯彻“铸峨眉武魂,育时代新人”的核心理念,以峨眉武术“挖、整、研、创、传、宏”为主线推进工作;构建“融合共生”育人体系、打造“一校一品”省级一流课程和“AI”系列课程,通过“传武+文旅”“传武+ AI” 等模式拓展普及路径,未来计划打造 “五位一体” 融合发展的全国性传统文化科普高地。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太扎姆就蜀绣传承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介绍。该基地七大核心板块推进蜀绣非遗传承,涵盖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场馆建设、平台建设、社团工作室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依托“教授+大师”双导师机制与蜀绣研习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成果双向输出;后续将从课程优化、产教融合等四方面发力,助力蜀绣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

四川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黄菲娅就学校巴蜀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介绍。我校基地由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学校美育工作办公室持续推进,构建了“课-展-践-研”一体化工作模式。目前已形成以国家一流课程《巴蜀文化》为核心的线下线上课程群,建设了成都彩灯传承、皮革与蜀绣交叉创新等3个非遗传承工坊,打造了“巴蜀问道”巴蜀文化艺术主题周品牌活动,孵化了一批聚焦巴蜀文化艺术的原创视听文创作品和学生大创项目、美育实践案例。

在省内四所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负责同志分享结束后,各高校师生代表与我校学生社团代表围绕“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展开研讨,聚焦巴蜀非遗技艺传承、实践创新、社团合作三大核心议题进行深度交流,既分享实践经验与成果,也探讨跨校合作推动非遗转化的具体路径,并达成了充分整合我省四所高校基地优势资源,常态化推进跨校跨社团交流合作的共识,为巴蜀文化艺术可持续发展注入青年力量。通过师生互动的交流形式,交流会精准契合青年认知与参与习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习”向“传承”跨越,为“第二个结合”在高校落地生根提供了生动实践案例。



据悉,四川大学巴蜀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是2018年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坚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探寻巴蜀文化脉络”的工作思路,以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好推进“第二个结合”,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习到传承的交流互鉴平台。该基地孵化的“巴蜀问道 青年传新”巴蜀文化艺术主题周作为本年度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10个重点项目之一,从10月17日持续到11月11日,主要涵盖“幸福场”巴蜀文化艺术市集、巴蜀文化茶座、非遗主题师生交流沙龙、川剧进校园、“大美国乐”迎新音乐会等板块,充分体现了文化积淀和时尚潮流的跨界破壁、交融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