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要闻 | 正文

从非遗现场到校园广场:巴蜀文化艺术集市暨巴蜀民歌会共同编织的“幸福场”

来源/作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7日 19:13


   


10月18日至19日,“幸福场”巴蜀文化艺术市集暨巴蜀民歌会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与华西校区火热上演。本次活动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组织实施,是四川大学2025年巴蜀文化艺术主题周系列活动之一,汇聚了省内非遗传承人、高校非遗传承工坊及学生团队,通过市集展陈、手作体验、民歌展演等多元形式,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带到师生身边,搭建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习到传承的交流互鉴平台。



一、非遗焕新,青年体验匠心传承


市集区域,蜀绣、面塑、竹编、皮影、蛋壳画、彩灯等众多非遗项目一字排开。传承人们现场示范教学,学生们则踊跃参与互动。在亲手体验中,青年学子们沉浸式地领略到传统工艺的智慧与精妙。参与师生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传统文化变得可亲可感。活动还吸引了众多川大教职工以及附幼、附小的小朋友积极参与。






二、民歌传情,青春演绎传统韵味


巴蜀民歌会环节同样精彩纷呈。来自四川大学学生艺术团、艺术学院,以及“凤鸣川大”校园歌手大赛的同学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王昊洋、彭玥等同学演唱的《川江号子》《太阳出来喜洋洋》,以清亮声线传递出浓郁的乡土情怀;学生舞蹈团的羌族群舞《云上》,动作流畅、情感饱满,展现了民族舞蹈的灵动与力量;学生民乐团合奏的民族室内乐原创作品《月亮歌》旋律既婉转又激昂,充分展现了传统器乐的非凡表现力与青春演绎的独特感染力。






三、持续滋养,构建校园文化新生态

      

  “幸福场”巴蜀文化艺术市集不仅是巴蜀文化展示的平台,更是美育实践的重要载体。学校将继续推进巴蜀文化传承创新,让此类活动常态化、品牌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深深扎根,持续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