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2025年度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活动优秀成果名单。经高校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四川大学推荐报送的4项成果分别入选“队伍入驻”“文化建设”“数字赋能”“条件保障”版块优秀成果。四川大学已连续三年共10项作品入榜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优秀成果,不断刷新“川大”范式学生社区“成绩单”。现将本年度入选作品展示如下。

优秀成果公布
四川大学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全面打造“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汇聚多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将育人工作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各个环节,构建了“一站式”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协同的育人新生态,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源头清泉润沃土:校院领导深耕思想引领责任田
践行一线规则“沉下去”。出台《四川大学落实一线规则密切联系师生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校院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和学生“结对子”制度,建立党建联系点,深入学生一线。校院两级领导坚持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作为践行“一线规则”的“必修课”,将学生社区作为思政工作的“前沿哨所”,常态化组织开展学生座谈会、节日联欢会、主题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走访学生寝室等,与学生面对面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和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带领思政课堂“活起来”。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开讲“开学第一课”,邀请两院院士、杰出教授开展学科前沿系列讲座,各院系主要负责人每学期以院史院情、爱党爱国、立志成才、勇担使命、科技兴国等多项主题讲授开学第一课或形势报告200余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为学生成长成才指明方向。

百川奔涌汇社区:多元力量进驻学生社区主阵地
思政力量往深里走。低年级辅导员坚持20余年入驻社区办公值守,全员覆盖、全时保障,实时感知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实现“学生在哪里,育人阵地就在哪里”。组织140余名优秀机关青年干部担任兼职辅导员,立足学生需求,发挥岗位优势,深入社区助力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聘请27名热爱学生工作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职务的退休党员教师担任教导员,激活社区“银发力量”,“点对点”“一对一”激励学生好学奋进、引导学生走出困惑低谷。
专业力量往实里走。1:25小班化配备班主任,进驻社区开展名师讲堂、成长沙龙、主题班会等,对学生专业和学业发展规划提供悉心指导。结合专业与学科特色,邀请院士专家、劳模工匠以及“五老”等先锋楷模为社区赋能,激励学生投身专业发展。整合校内外资源,联动专业队伍开展社区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国家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网络安全专题教育活动等,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管理力量往心里走。打造学生社区“家文化”,宿管人员落实24小时“家长式”守护,主动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帮助解决学生问题困惑,构筑安心住宿环境。学工与后保、保卫等多部门协同联动,通过“7000”号社区服务热线与学工队伍全天候、不间断值班值守制度,形成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即时响应体系,对学生咨询和意见建议接诉即办,及时发现并化解涉生矛盾。组建“校园安全学生服务队”“寒暑假社区勤工助学岗”等学生自治队伍,充分发挥安全宣传、督导、预警功能,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动能。

活水涵养生态林:育人资源构筑师生成长共同体
精细化学业支持体系。在社区建成3000平米学业与发展支持中心,设立“大川小思”朋辈学业辅导站、全球胜任力提升工作室、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室、“致远”留学工作坊等,为学生提供学业辅导、留学咨询、能力提升等服务,并开辟出独立自习室、研讨室及公共学习研讨大厅、致远报告厅、路演厅等契合学生需求的空间,保障“一站式”学业支持和发展指导。推动实现院系二级学业指导站全面入驻社区,建立“专业—班级—寝室”精准化学业指导三级贯通工作机制,创设“驻站导师”制度,探索将“教授开放日”融入社区二级学业指导站日常辅导,满足学生学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需求。
立体化心理护航网络。选址扩增社区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更加独立、安静的心理服务场地,同时打造200平米园艺心理疗愈区,通过社区园艺活动强化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和认知。完成37个本科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社区全覆盖,专设社区心理辅导空间,延伸心理育人触角,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格,随时响应学生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和转介学生心理问题,年均咨询2700余人次。
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升级改造5985平米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设置有功能完备的双选大厅、报告厅、宣讲室、会议室以及线上线下面试间等,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规划、生涯咨询、面试培训、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服务。社区常态化引入就业指导咨询团队,以课表式、订单式、预约式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咨询和简历门诊等指导服务专业力量。

四川大学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多位一体”关心关爱学生工作体系,探索创新育人模式,优化育人资源配置,加强育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